新疆沙漠养出大闸蟹?20年前上海人早就吃上了
最近,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新疆和田县养殖的螃蟹上市了。
在和田县英艾日克乡千亩水产养殖基地,蟹农们正在打捞养殖塘里的蟹笼。这批今年4—5月份分两批从江苏空运来的6.1吨蟹种,经过几个月的养殖,终于爬上了人们的餐桌。
沙漠地区也能养出螃蟹,不少网友觉得挺惊奇,“是不是像新疆水果那样都是甜的”,并在评论区催促赶紧“上链接”。
但事实上,新疆螃蟹并不是件新鲜事,说起来和上海还颇有渊源。如果一直往前追溯,早在1979年,新疆乌鲁木齐柴窝堡渔场就开始试验养蟹。当地经过多方考察、试验、分析、比较,选择中华绒螯蟹(又称“上海大闸蟹”)作为引进品种。据当时媒体报道,由于这批螃蟹的原产地来自上海崇明岛附近长江入海口处,与新疆天山融雪湖水水温、水质相差很大,加之运距遥远,使得引进工作十分艰难。最终经过精心探索,才成功引进,也填补了中国大西北蟹苗孵化的空白。1980年,新疆呼图壁县大海子水库职工也从上海崇明地区引进了30万只螃蟹幼体,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精心试养,最大的能长到半斤重。自此以后,新疆其他地方淡水湖泊养蟹也慢慢推广开来,但是总体上量并不算很大。
2000年,上海水产大学(今上海海洋大学)专家到新疆小海子水库考察时,提出了利用水库水草资源进行大闸蟹增殖的新设想。在上海专家的指导下,新疆小海子水库成功实现了河蟹批量繁殖,是1999年整个新疆蟹类总产量的10倍,生产河蟹近6万斤,每只平均体重3.2两,产生经济效益100多万元。上海技术为新疆螃蟹养殖出了一份力。
随着物流的日益发达,新疆大闸蟹开始进入长三角市场,乘着飞机运往各地。来自长江入海口处的蟹苗4—5月份运往新疆,成长周期一般为5—8个月,于每年9月份上市。“这就打了一个时间差,长三角地区的大闸蟹要国庆后才大卖,那么中秋节前后想尝鲜的人,就会首选新疆大闸蟹。”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养殖系教授成永旭告诉记者。
和我们熟知的阳澄湖大闸蟹相比,新疆蟹有什么优势?在新疆,高温天气少、晴天多,且有着丰富的沙地和盐碱地。盐碱沙地种植粮食非常困难,制约粮食生产,但对于养殖螃蟹来说,却有着天然的优势,富含水产养殖所需的养分。同时,新疆水库的水质好,养出来的螃蟹也没有人工污染,非常鲜美。
“虽然鲜美,但是如今新疆的螃蟹养殖还是存在一些问题,最主要的就是肥满度不够。”成永旭解释道。由于新疆的螃蟹大多为散养,把蟹苗放进水中就不怎么管了,因此,捕捞上的螃蟹与长三角的螃蟹相比,个头偏小,肉和膏黄也没那么多,如果想长成大蟹,可能需要更长时间。
2019年起,成永旭作为当时农业部援疆稻蟹养殖技术服务团的成员,和同事一起奔赴新疆,指导当地养殖企业更加科学、高效地养殖螃蟹,提高新疆蟹的品质。他们为新疆巴楚县提供蟹种和养殖指导,很快就帮助当地培育出了优质大闸蟹。成永旭团队的研究成果《全程配合饲料和营养调控的高品质河蟹生态养殖技术》列入巴楚县2019年科技扶贫项目。
这几年,他和同事又奔赴喀什、和田县等地,对养殖新疆蟹展开相应调研。这次上市大闸蟹的和田县水产养殖基地,就是上海海洋大学与当地养殖企业合作的项目。
“我们在苗种把握上为他们选择优质苗,同时提供育肥指导,还在水草种植等方面都给出建议。”成永旭表示,新疆和长三角毕竟有很大区别,比如饲料选用上,江浙天然地有螺蛳作为螃蟹的饲料,但新疆却没有,因此还是要因地制宜制定方案。
对于养螃蟹这件事,新疆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非常大。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所统计,现在全疆养蟹的基地多达几十个。
过去,新疆主要的水产养殖生物为草鱼等淡水鱼类。但和螃蟹相比,传统淡水鱼养殖效益不高,也会造成一些污染。但养殖螃蟹则完全不同,新疆蟹的价格比长三角螃蟹还要贵上1/3左右,利润较高。另外,养蟹需要种植水草,相当于打造了一片小湿地,对于环境保护也意义重大。“和田县的经验未来将会在疆内进一步复制推广,同时继续开拓上海市场渠道,发展成完备的产业链。”成永旭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