暴利还是亏损?探索我国目前的宠物医院现状

根据公开数据显示,截至2019年7月底,中国共有超过23000家宠物医院,其中具有一定专业水准且连锁经营的宠物医院占比不足10%,而其余90%以上的宠物医院均为单店经营,规模多以中小型为主,经营面积大部分在300平以下。

在这些中小型单体宠物医院中,所扮演的角色通常极其多元化,除了主业医疗外,还兼顾售卖品种宠物、宠物用品,给宠物做药浴、做美容,意图通过“组合拳”的方式弥补收入过低的困境:行情不好,单靠给宠物治病挣不到钱。

宠物医院难撕暴利标签

然而数据反映出来的结论,好像与上文出入很大。

根据《2019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》(2018.11-2019.8)显示,人均单只宠物犬年消费达6082元,同比增长9%;人均单只宠物猫年消费金额为4755元,同比增长10.3%。

在医疗这一项上,宠物狗就医的年平均花费为1557.2元;宠物猫为1446.1元,其中疫苗和驱虫占了绝大部分。

宠物年消费增速可观,宠物数量的增长同样不逊色。数据显示,2019年全国城镇宠物数量达到9915万只,同比增长8.4%。

在宠物年消费和宠物数量的带动下,宠物市场的规模也最终突破2000亿关卡。《2019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》显示,宠物市场整体消费规模达到2024亿元,同比增长了18.5%。

华经产业研究院经调研得出结论:2019年,在整个宠物市场中,占比最大的是宠物食品,为34%,市场规模达688.2亿元;紧随其后的是宠物医疗,占比23%,市场规模为465.5亿元。

相比之下,在2018年中,宠物医疗在宠物市场中的占比不足20%,市场规模约为338亿。如果再将宠物医疗市场继续细分,还可以分为宠物药品、宠物医院和宠物疫苗三大板块,其中宠物药品和宠物医院的占比分别为52%和46%,宠物疫苗占比2%,市场规模分别为242.1亿元、214.1亿元和9.3亿元。在2018年,宠物医院的市场规模约为200亿元。

数据反映出:无论是宠物市场、细分下的宠物医疗市场还是再细分下的宠物医院市场,都表现出了增长态势。

市场规模和行情形势一片大好,那宠物医院真的不挣钱吗?

根据国联证券研报显示,整体来看,给宠物看一次病的平均花费是500元左右,而诊断和检查基本要花费100元以上,涉及到手术则要花费5000元以上。

同时,宠物医院给出的就医价格似乎也证明了这是一个暴利行业。

在商家搜索网站上,北京人气最旺的几家宠物医院标价之高,令不少宠物主望而却步。以母猫绝育手术为例,价格最高的宠物医院收费在3000元左右,价格最低者仍然需要400元,其他几家的价格在600至1600元之间。

在此之前,曾有宠物主感叹:宠物做一次核磁共振需要3000到4000千元不等;而相比之下,在省级医院里,人做一次核磁共振的价格不到千元。

众多数据堆积在一起,就可以发现一个相当矛盾的情况:宠物医院毋庸置疑是一个暴利行业,但很多从业者却表示根本挣不到钱,甚至还要依靠售卖宠物用品、宠物寄养、宠物美容等多元化业务创造收入。

宠物医院真的不挣钱吗?

发展至今,宠物医疗行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。

在上游,宠物医疗产品供应商及生产商为宠物医院提供检查设备及生物制药;负责连接上游和中游的则是宠物医疗产品渠道商,渠道商取得厂家的代理或经销权限后,将产品销售至宠物医院;而下游则分为两部分:一部分是付费对象,即宠物主,另一部分是就诊对象,即宠物。

矛盾或许就出在中间环节上,无非是宠物医院越来越多。

宠物数量的高速增长,直接带动了宠物医院数量的增长。根据数据统计,截至2018年底,中国共有17000多家宠物医院;2019年2月,该数量增至19000家;到了7月份,这一数值又变为23000多家——短短5个月时间,宠物医院的数量增长了近4000家,速度可谓极快。

一组调研数据揭示,宠物医院从业者过得并不顺心:在中国,大部分宠物医院正陆续进入亏损阶段。据统计,30%的中小型宠物医院已陷入亏损,超过40%为保本,能真正实现良好盈利的不足30%。

即便如此,依旧有越来越多的外行和资本进入宠物医院行业,试图分一杯羹。2018年8月,宠物医疗连锁企业瑞鹏集团与高瓴资本全面整合,新集团拥有超过1000家宠物医院。处于行业第二的瑞派集团实力也不容小觑,拥有超过400家宠物医院,并且这一数字还在稳定上升。

宠物医院如雨后春笋,供给端增速渐渐大于需求端增速。为了争夺客户,同一区域内的宠物医院之间甚至开始不惜成本大打价格战。然而价格战无异于饮鸩止渴,等利润被彻底消耗殆尽,倒闭也只是时间问题。

想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开一家连锁宠物医院并不容易,仅加盟费就需要5万至10万元。除了加盟费,铺租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。如果连锁宠物医院的经营面积在200平左右,那每个月的铺租将超过2万元,而且“行规”基本是付六押一——这也就意味着,仅房租这一项,前期投入最低就需要15万左右。然而这还不是全部,因为装修费还需要预留15万元到20万元。

以上的费用只是前期准备工作,重头戏是药品购置和医疗设备购置的费用,这些至少需要30万元。同时,宠物医学人才十分紧缺,如果再加上人工成本,开一家连锁宠物医院的投资成本至少需要80到100万元。

虽然诊费不低,但事实上,想要追回医疗设备成本不那么容易。以一台20余万的中档宠物DR设备为例,如果拍一张X光片按150元计,不考虑维修保养费和人工费用,要拍1334张才能回本,而设备老化折旧大概是3年到5年时间,一般的中小型宠物医院如果只依靠接诊,基本很难回笼资金。

医疗设备购置成本价格不菲,药品购置成本同样居高不下。

公开数据显示,在宠物医疗市场的宠物药品和宠物疫苗这两大板块中,超过70%的宠物药品市场份额和90%的宠物疫苗市场份额已被外资品牌垄断。

进口药品和疫苗价格虽高,但胜在疗效显著。相比之下,国产药品和疫苗由于种类单一、疗效有限,所以虽具备价格优势,也始终无法和外资品牌分庭抗礼,消费者对国产疫苗的信任程度亦很低。

还有一个原因,是因为宠物药品的准入门槛非常高。

研制一种新药,需要数百万元费用和几年的时间,这还不包括前期临床。即使研制成功,宠物药品的生产量也远远不及人用药品,分摊到一粒药上的成本必然水涨船高。类似药品来讲,兽药价格是人用药品的10倍甚至50倍。

从宠物主的角度来看,宠物医院的确算得上是暴利行业,同时亦不能忽略一个事实:宠物接诊量过低。

数据显示,我国宠物医院日均接诊量在10个以内的最多,占比58.9%,其中6到9个占32.2%,5个以下占26.7%。

接诊量过低,最终在宠物医院的年营业额上得以体现。数据显示,有85.2%的宠物医院年营业额在300万以下,其中100万以下的占比最高,达39.1%。

一个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情况是:宠物医院投资成本(设备、药品、人员、房租)过高,虽试图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(宠物主)身上,但由于接诊量过低,同行之间又大打价格战,导致利润空间所剩无几,最终导致年营收增长乏力——超过70%的宠物医院处于业绩零增长或亏损状态。

对宠物医疗行业的监管仍是空白

大批量宠物医院陷入无法盈利的泥潭,为了生存只能将成本尽可能转嫁给消费者。同时由于缺乏相关的行业法规,监管机构的监督力度不到位,这种行为得到了助长,进而渐渐造成了宠物医院自主定价和乱收费的现象。

与人用药品有医药指导价不同,目前宠物药品基本以民营为主,监管机构仅对宠物医院的资质进行审核,但对于宠物医院的价格标准却没有明确统一。

对比点评网站上的就医价格,可以发现不同的宠物医院针对相同项目的收费差异确实很大。以最常见的宠物疫苗英特威为例,北京的宠物医院有的报价40元一针,有的却报价120元一针,价格相差两倍之多。

由于缺乏相关的行业法规,乱收费现象之外,还存在着另外两重隐忧:一是宠物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;二是当出现医疗事故时,没有能够维护宠物主和宠物本身权益的保障。

除了医疗行业的中游缺少监管机构的监管,上游的医疗设备生产同样面临着监管缺失的情况。

不同于美国等宠物医疗行业发展较早的国家,宠物医疗设备生产有专用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,监管相对严格。而我国尚未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规范,这就导致医疗设备的质量参差不齐且价格虚高。

结合所有情况来看,似乎能大概厘清宠物医疗行业的现状:由于监管尚处于空白期,上游医疗设备和生物制药供应商疯狂牟利,导致处于中游的宠物医院苦不堪言,只能通过提高定价的方式让消费者消化掉这些成本,然而随着入局宠物医院行业的玩家越来越多,消费者在面对天价就诊费用的同时拥有了选择权,从而导致宠物医院用压缩利润空间的方式招揽顾客,实际上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。

宠物医疗似乎正在走民营医疗的老路,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。不过,相信宠物医疗最终也会像民营医疗一样走出无序竞争的泥潭,毕竟每一个行业都会经历成长期的波折和动荡。

阅读剩余
THE END